關注全國兩會系列評論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首場“部長通道”采訪活動。圖/新華社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開幕會議。根據大會安排,會議開始前,舉行了今年大會的首場“代表通道”,會議結束后,舉行了首場“部長通道”。
與前幾年相比,這兩場“通道”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由“線上”轉為“線下”。受訪者和記者們不再隔屏相望,通過視頻方式提問和回答,接受采訪的代表和部長們,三年來首次“面對面”。這對媒體來說無疑是更大的利好,不僅可以現場捕捉更多的花絮,也可以制作更多更好的融媒體產品。還有一些媒體,借各種機會,在會場內外,采訪了更多的代表和部長,獲得了更多的獨家信息。
另一個變化就是現場采訪的記者數量。過去三年,出于防疫的考慮,雖然媒體記者可以在梅地亞新聞中心通過視頻方式采訪,但能夠在梅地亞新聞中心分會場采訪“代表通道”和“部長通道”的記者數量非常有限,一般都不超過50人,今年“移師”人民大會堂后,現場采訪的記者數量已大幅增加,會場里甚至一度稍顯擁擠。
今年的兩個“通道”,過去幾年的一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以延續。首先,接受采訪的全國人大代表,多數來自基層。不管是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還是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副主任侯蓉,以及其他幾位代表,都是基層一線代表,他們傳遞給國人的,也是原汁原味的基層聲音。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里,讓基層代表優先發聲,優先安排基層代表接受采訪,一直是大會新聞中心堅持的原則。過去三年,在“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訪的代表中,基層一線工人、農民、技術人員,每年都占80%以上,今年也不例外。
第二個“不變”是接受采訪的人數依然較少?!按硗ǖ馈鄙?,只安排了6位代表接受采訪,“部長通道”上,仍然和去年一樣,每場只安排3名部長接受采訪。而在2020年以前,每場“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訪的代表多為9至10人,每場“部長通道”上,接受采訪的部長都超過5名,有時甚至達8至9名。
第三個“不變”,則是“代表通道”和“部長通道”采訪地點仍然沒有回歸疫情前的場所。2020年以前,“代表通道”安排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也就是代表們從人民大會堂東門報到后進入會場前的那個空間,那確實是名副其實的“代表通道”,也就是代表去往會場的必經之地。
此前,“部長通道”是安排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因為列席會議的國務院部委負責人是從人民大會堂北門進入會場,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則是他們進入會場的必經之地。正是由于記者們在那里等候采訪部長們,才慢慢有了后來的“部長通道”。
可以說,今年兩個“通道”的安排,是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在大會新聞采訪方面的一個具體體現。相信,隨著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未來的“代表通道”和“部長通道”的采訪活動,能更多地回歸2020年前的傳統模式,讓記者們能夠采訪到更多的“中國好聲音”。
撰稿 / 魯子舜(人大工作者)
編輯 / 遲道華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