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近日閉幕。受到大家關注的是,中國工會十八大代表新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類別,人數占代表總數的22.4%,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執行委員會委員中也首次出現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身影。


調查顯示,目前全國職工總數4.02億人左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8400萬人,已達五分之一。同時,近年來新就業形態領域勞動爭議多發,在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上,外賣小哥、快遞員有什么體會?怎么界定勞動者和用工單位的關系?國家和地方在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又有哪些舉措?


“比起繳納養老保險,還是手里有更多錢更好”


來自河北的姚光(化名)是某生鮮外送平臺專職配送員,從業半年來,姚光日常從上午10點工作到夜里12點,一個月跑2000多單,月薪過萬,他認為這是一份薪資待遇“還湊合”,但工作時間長且比較危險的工作。

 

“我們天天爭分奪秒在路上跑,送單的時間壓得比較短,比如需要在25分鐘內完成取貨、裝貨、送貨的流程,既要按時送到,又不能跑太快,因為客戶可能買了雞蛋這類易碎品,碎了就要自己賠?!币庠浽谒蛦温飞铣鲞^事故,他記得當時自己是正常行駛,旁邊有行人突然出現,在閃避行人時車翻了,他摔傷了腿,休養了足足一個月。

 

姚光所在的公司為員工提供意外險,“公司會按天從工資里扣錢,假如我們在送單時和別人撞車了,那剩下的我們就不用管,保險公司理賠?!辈贿^摔傷腿那次,行人給了他賠償,二人私下解決了事故。

 

記者查詢發現,姚光繳納的是“太保財險——眾包騎手意外險”,眾包騎手每日首次成功接單時,眾包騎手所屬勞務公司為眾包騎手購買相關保險,收取費用3元,保費在當日勞務報酬中扣除。保險保障范圍包括意外傷害身故/致殘、意外醫療、突發疾病身故、眾包騎手造成他人傷害和眾包騎手造成他人財產損失。

 

對于繳不繳納五險一金這件事,姚光并不在意?!拔以谝獾闹挥械绞值墓べY。我干過的各種工作,基本都沒繳過五險一金,具體的我也不清楚?,F在有意外險,萬一送單路上出現問題,也有個保障。我在老家交了醫保,平時也不怎么生病,很少用到;比起現在繳納養老保險,還是自己手里握有更多錢更好?!?/p>

 

和姚光類似,賈明(化名)幾年前也做過外賣配送員,公司也提供類似的意外險,現在他是一名快遞員,和快遞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公司提供五險一金?!拔抑白鐾赓u員,公司問我們要不要繳納五險一金,要的話工資到手就少一些,不交的話就多一些,雖然我不記得自己當時有沒有選擇繳納,但是我認為年輕人可能會想要工資高點?!?/p>

 

近年來,平臺經濟迅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更為龐大。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表明,目前全國職工總數4.02億人左右,和姚光、賈明一樣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有8400萬人,已經達到五分之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作自由度、自主性較高,勞動者對企業的依附性較弱,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較難根據現有的法律進行認定,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險等法定義務在具體實踐中也存在差異。

 

記者梳理公開報道和部分法院統計數據發現,近年來新就業形態領域勞動爭議多發,確認勞動關系成為突出爭議點。

 

比如今年5月,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朝陽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聯合發布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工作白皮書》中提到,2020年至2022年,朝陽法院受理的涉新就業形態民事糾紛中40%為勞動爭議案件。在該類案件中,約60%的互聯網平臺不直接與從業者訂立勞動合同,在查明用工主體方面,存在事實認定上的復雜,導致法律關系識別認定困難。

 

2022年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統計顯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業過程中,勞動者和用工單位極易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是否需要繳納社會保險、發生傷亡事故后是否承擔工傷保險賠償責任等引發糾紛。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用工主體關系有三種類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并且強調“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近年來涌現的一個新的勞動群體,在勞動法制定時,尚無這一群體,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秉持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國家必然重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把他們納入到法律保護范圍當中?!北本┐髮W法學院副教授閻天表示。

 

勞動關系是勞動者權益保護的起點,也是勞動法的基本調整對象。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關系問題,閻天分析認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用工主體,包括平臺、合作企業等之間的關系大致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用工主體成立勞動關系,此時雙方要訂立勞動合同,嚴格遵守勞動法的全部規定;第二種是勞動者和用工方不構成勞動關系,雙方屬于單純的民事關系,適用民法典的規定;第三種是介于前兩者之間,勞動者受到用工主體一定的指揮,勞動者是半自主狀態,享受勞動法的部分待遇?!拔覀兛梢岳斫鉃閯趧诱吲c用工單位是從屬性的關系、自主性的關系和半自主的關系?!遍愄毂硎?。

 

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主要是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群體?!霸谶@幾類群體中,快遞員是勞動關系成立比例最高的。大部分快遞員和用工單位成立勞動關系,會簽訂勞動合同,屬于第一種類型。外賣配送員大部分是半自主狀態,屬于第三種類型?!遍愄毂硎?,大部分網絡主播的工作時間等都能自主決定,因此往往不構成勞動關系,構成民事關系。

 

“勞動法的內在邏輯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管理越多,對勞動者負的責任就越大,勞動法對其的要求就越高。如果勞動者完全自主,確實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基本不受勞動法保護;如果勞動者是被用工單位管轄,則用工單位需要負責?!遍愄炫e例說,“比如外賣騎手,一方面什么時候上線搶單是由他自己決定,有很強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一旦他決定接這個單,那么無論是平臺還是他所屬的合作企業,都對他是有一定管理的,所以外賣騎手處于中間狀態,勞動法部分地保護他?!?/p>

 

制度建設逐步完善,法律更新仍待發力

 

“過去幾年,我國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做了兩件大事,一是下了決心在傳統的自主勞動和從屬勞動之外,建立了第三種類型,即半自主勞動,采取分類監管的思路,這是非常正確的想法?!遍愄毂硎?,“二是主要針對半自主勞動,提供了幾項重要的監管措施??梢哉f,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這個問題上,制度已經比較完備,下一步需要做好細化、落地的工作?!?/p>

 

在制度保障上,2021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明確,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企業應當依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以下簡稱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指導企業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協議,合理確定企業與勞動者的權利義務。個人依托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等,按照民事法律調整雙方的權利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社會保障方面,《指導意見》明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相關政策,各地要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個別超大型城市難以一步實現的,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放開。組織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做到應保盡保。督促企業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企業要引導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根據自身情況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

 

《指導意見》還提出強化職業傷害保障,以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行業的平臺企業為重點,組織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平臺企業應當按規定參加。采取政府主導、信息化引領和社會力量承辦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規范和運行機制。鼓勵平臺企業通過購買人身意外、雇主責任等商業保險,提升平臺靈活就業人員保障水平。

 

同年,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還聯合印發了《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在報酬規則、績效考核、平臺派單機制、外賣服務規范、保險工具等十個具體方面就外賣送餐員權益保障進行規范指導。

 

該文件提出,優化平臺派單機制,切實保障勞動安全。網絡餐飲平臺要發揮數據技術優勢,進一步完善訂單分派機制,優化外賣送餐員往返路線,降低勞動強度??茖W確定訂單飽和度,向外賣送餐員分派并發單量時,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合理管控在線工作時長,對于連續送單超過4小時的,系統發出疲勞提示,20分鐘內不再派單。

 

此后,2022年,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公布《關于修改〈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就網約車這一新就業形態明確了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和網約車駕駛員的勞動權益保障。

 

2023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合同和書面協議訂立指引(試行)》,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和書面協議的內容、訂立方式及應用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將職業傷害保障制度寫入文件,解決新就業群體的職業隱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指導意見、暫行辦法等都屬于“部門規章”層級,法律上的更新和完善或許仍待發力。

 

各地正逐步破除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保繳納門檻

 

國家層面的統籌之外,各地也在不斷完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為勞動者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職業環境。

 

近年來,北京、上海、安徽、陜西等地紛紛出爐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政策文件。各地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破除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保繳納戶籍門檻。

 

例如,北京提出穩定長期在京實際就業的“平臺網約勞動者”和“平臺個人靈活就業人員”可按規定參加北京市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上海明確,要結合實際,研究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放開外省份戶籍在上海市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上海市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戶籍限制的可行性;山西正在落實“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戶籍限制”的政策;福建等多地在全省范圍內積極組織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也有城市搭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權益保障服務。今年9月,上海市第一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合人社、司法、工會、法院、檢察院、各行業主管部門相關職能為一力,共同打造政府主導、行業協同、社會力量及企業共同參與的新業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共建、共治、共享樞紐平臺;融專業調解(勞動爭議調解)、人民調解、行政協調為一體,暢通調裁審銜接,建立健全浦東新區新業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相關工作機制;集多元調解、專業法援、調受(立)銜接、裁審銜接、應急處置等功能到一地,依法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糾紛調解、咨詢援助等集成服務。

 

在提高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質量方面,廣東積極開展新職業技能人才培訓評價,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制定評價規范以及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等。美團外賣等平臺企業推出“騎手老帶新”培訓,與國家開放大學開展“騎手上大學”合作項目,并通過“站長培養計劃”為騎手提供晉升渠道,幫助更多騎手逐步探索“工匠”之路。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